七七网 江西省大余县篾匠赖诗湖正在制作竹编制品。新华网发 肖雄彪 摄 在赣南山区,用竹藤编织工艺品的技艺由来已久,不少农家把编织技艺练成了重要的谋生手艺。伴随着乡村旅游的热潮,山里人以执着的坚守和精进的技艺,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古老技艺和工匠精神。 赖诗湖是江西省大余县黄龙镇叶敦村人,20世纪70年代初,年仅17岁的他为了生计,拜师学起了竹编手艺。“双手被划伤是常有的事。”为了学好这门手艺,他吃了不少苦头。随着手艺逐渐精湛,村民家中常用的篾器他都会做,成了远近闻名的篾匠师傅。 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械化制作竹产品逐渐替代传统的手工业。他无奈选择外出务工,给建筑工地搭过竹架子,当过工厂保安,但心中的理想从未放弃。2015年,他的事业迎来了新的转机,家乡兴起了乡村旅游。 大余丫山旅游度假区通过开发农商街景区,打造集农居、农乐、农趣、农味为一体的秀美乡村,为他学习、展示和传承竹编艺术提供了广阔舞台。他沿袭传统技艺精华,紧跟时代步伐,注入新元素,让竹编工艺更加丰富多彩,前来观摩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新一代的竹编能手,把这种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王晓震 实习生曾卓) 赖诗湖将原材料运回工作室。新华网发 王静 摄 赖诗湖正在拆分原材料,为制作竹编制品做准备。新华网发 舒艳 摄 赖诗湖正在拆分原材料,为制作竹编制品做准备。新华网发 谢宝伟 摄 赖诗湖正在编竹筐。新华网发 肖雄彪 摄 赖诗湖用木棍敲打竹编,使其更牢固。新华网发 王静 摄 赖诗湖正在编竹筐。新华网发 舒艳 摄 从青丝到白发,这位朴实的山里人曾引以为傲的谋生技艺也一度面临失去市场的困境。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这门老手艺迎来了新生命。新华网发 肖雄彪 摄 家乡发展乡村旅游,为赖诗湖学习、展示和传承竹编艺术提供了广阔舞台。新华网发 杨姗姗 摄 赖诗湖向游客介绍他的竹编制品。新华网发 谢宝伟 摄 游客正在欣赏他的竹编制品。新华网发 肖雄彪 摄 由于常年制作竹编,赖诗湖手上布满老茧。新华网发 王静 摄 赖诗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新一代的竹编能手,把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新华网发 杨姗姗 摄 【责任编辑:吴亚芬 】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猎购网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