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排行榜 https://www.kwudor.com 近年来,除了国货美妆、国货潮牌不断崛起,国内零售端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新锐美妆集合店一经推出,就改变了一度颓靡的线下零售,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WOW COLOUR、HARMAY话梅、KKV等新型美妆集合店争先恐后“跑马圈地”,在全国各个城市掀起开店潮。 而这种“火”,不只是单一几个品牌,而是整个美妆集合店生态。HARMAY话梅、喜燃等相继融资,高瓴资本、华平投资、腾讯、今日资本、高榕资本等二十多家VC/PE接连出手。 年轻人逐渐离开了“屈臣氏们”、放弃了网上旗舰店,转而进入了新的集合店。不同主题的美妆集合店,用独特的美学设计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消费者已不再处于为满足温饱而努力的阶段,而是进入到以体验服务供给的新时期。 美妆集合店除了备受消费者喜欢,也颇受资本的青睐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广东快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KK集团”),近日向港股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赴港上市流程,旨在成为香港市场“潮流零售第一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0年的GMV(商品交易总额)计,KK集团作为中国三大潮流零售商之一,在2018年至2020年的GMV复合年增长率为246.2%,可谓新零售领域现象级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KK集团以新零售领域中的黑马姿态,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招股书显示,过去6年,KK集团先后获得从Pre-A轮到F++轮的多轮融资。仅2021年6月单月就连续实现了F轮、F+轮、F++轮融资,在完成F轮系列融资后,该公司估值近乎200亿元。 01 霸屏社交平台的四大零售店, 现状如何? KK集团创始人吴悦宁提出,要重构人、货、场,让新品牌赴宴,新生代消费者买单,新渠道在中间对接,以美学提升引流效率、以科技提升转化效率,创造出一种沉浸式购物的策展型潮流零售、效率型潮流零售。 KK集团秉承着这一设计理念,推出了主打性价比的生活集合品牌“KK馆”、主打精致生活集合的主力店品牌“KKV”、美妆集合品牌“THE COLORIST调色师”和全球潮玩集合品牌“X11”等。四大品牌将目标消费人群定位为14-35岁的年轻人,以时尚、潮流、新鲜的形象,实现“功能展示+体验+参与感”,获得 Z 世代消费群体的青睐。 通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模式,移除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通过数据驱动、买手团队选品、品牌直采等方式,让品牌直面消费者进行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传播。打造社交化场景、全场免费试用、没有BA打扰的自助式购物。这种特性也让KK集团在受疫情影响萎靡不振的线下零售业中,逆风崛起,迅速占领市场。 以过去三年的GMV计,KKV及KK馆共同位列中国潮流零售市场精品集合类第四名,THE COLORIST于中国潮流零售市场美妆类中名列第三。 门店数量上,KK集团在中国31个省的169个城市以及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城市建有680家门店。其中,KKV门店数量281家;THE COLORIST调色师门店数量240家;X11门店数量11家,KK馆门店数量107家。 KK集团的零售业务包含自有门店和加盟店,其中加盟店的数量目前已多于自有门店,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 02 疯狂扩张的背后 三年半间巨亏达70.08亿元 KK集团在频繁融资、高速扩张的背后,其也不得不面临“只要融资够快,成本就追不上我”的市场质疑。KK集团不得不正视自己面临的严峻问题:缺钱。 报告期内,KK集团的营业收入高速增长,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1.55亿元、4.64亿元、16.46亿元、16.83亿元。 但表面风光似网红,背地里却百孔千疮。这几年,集团的亏损,呈几何倍数增长。同期,KK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7948.5万元、-5.15亿元、-20.17亿元、-43.97亿元。三年半间巨亏达70.08亿元。 巨额亏损大部分来自于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变动,若去除这部分影响,则其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179.6万元、-7695.1万元、-1.71亿元、-3846.2万元,三年半共亏损约3.29亿元。 今年4月,KKV全国首店东莞国贸城2000㎡旗舰店,遭商场强行停电封铺。 有业内人士分析,商场此举主要是因为调改升级,而KKV无论租金贡献、坪效(营业额/专柜所占总坪数,1坪=3.3平方米)还是品牌市场号召力都不能与大牌“邻居”们相比。 虽然KKV作为“网红店铺”,在开店初期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这种“网红”究竟能“红”多久,一直是存在质疑和争议的,业绩持续问题也一直是网红品牌的通病,当KKV的流量没有办法为商场带来相匹配的利益时,双方的关系也就难免会发生变化。 KK集团面临的一个通病是:消费者只打卡不消费,复购率很低。不少门店只成为了“拍照打卡”的网红背景板,开业即巅峰,如同昙花一现难以持续性的盈利。 理性消费时代逼近,消费者大多不是冲着品牌和产品来的,而是单纯地为门店“颜值”打卡。 据凤凰网时尚采访,小红书博主tingting表示:“刚开业时去门店纯粹是为‘颜值’打卡,给自己出几张片,但发完社交平台之后没有再去过。”究其原因,tingting说到:“在这种店里买美妆(产品),就和在名创优品买口红一样不靠谱。皮筋发卡那种生活小物倒是顺手带了几个,毕竟光拍照不消费也不好意思,但是没用两次就坏了,我只能说:质量不行,那再见吧!” 美妆编辑miffy表示,“门店里的产品大多是一些没怎么听过名字的小品牌,听都没有听说过,买回去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经常看得眼花缭乱但是不知道到底哪个靠谱。” 在校大学生Lei则认为,“这几个店我都去过,商品和同类店铺的同质化挺严重的,没有什么特色必买,所以不存在什么让我非要在这里消费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在价格方面没什么优势啊,很多产品的价格都没有在线上买的便宜,花冤枉钱,图啥?” 网络上对于KKV产品的吐槽也是不绝于耳,料包损坏的拌面,一扯就断的皮筋,维持不了一天的甲片,掉色严重的饰品......“虽然价格不贵,但真的太扫兴了”,成为了消费者的共识。 向下滑动查看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爆品战略”和“数字化选品机制”的KK集团,虽然掌握了流量“密码”,但却很难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当下,切实的把流量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 由于KK集团里选的大部分都是小品牌,缺少消费者认知,很多产品品质、货物质量的不过关,也会加重消费者的不信任感。此外,新锐网红产品将更多的营销力度都侧重在电商平台上,线上具有更强的议价力度。作为线下平台,KK集团在价格把控中并不占优势,难以实现强劲销售潜力与理想利润率的有效结合。这也导致KK集团距离大规模可持续盈利的目标,更远了一步。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究竟能维持多久? 03 上市能成为KK集团的“续命良药”吗? 这几年,KK集合店在购物中心的开店速度,犹如“失控”一般。2019年,KK集团新开门店131家,2020年,345家,今年上半年,84家。截至2021年底,预计门店总数达846家。 站在IPO门口的KK集团,展现出的胃口更大了。在招股书中预估,2022年新开门店约270家。其中,KKV110家、调色师70家、X11及KK馆分别为40家和50家。2023年的新开门店数,也将至少保持这一数量的增长。 一边是疯狂融资,烧投资人的钱开店,一边又因高昂的租金成本、装修、运营、人力等固定成本的投入,而大面积关店。在这一当口选择上市,只能说,穷都不怕了,还怕失败吗?万一成了,上市圈钱走一波嘛,多好。 但其实,在盈利能力未经证实的前提下,上市其实只能帮公司“锦上添花”,却没有办法“雪中送炭”,更不是企业发展的“续命良药”,并不能解决KK集团经营的根本问题。 作为网红品牌的通病,无法持续性盈利是任何公司都避不开的问题: 在“初代网红”绿茶餐厅近期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中显示,近年来绿茶餐厅的翻台率、日均接待人数等指标均不断下滑。 奈雪的茶(02150.HK)6月30日上市首日即破发,但此后股价再未触及发行价19.8港元,11月16日收盘价9.31港元。 同样作为前车之鉴的凡客,在2011年经过7轮融资后身价一度高达30亿美元。但在库存积压、供应链断裂等硬伤面前,最终也只能做一个“平凡的过客”。 这些都证明,资本天然逐利,一时的“网红”并不会让资本市场看到未来,资本更不会给“将死之人”以未来。 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高楼塌。这样的景象,我们见得还少吗? 04 前有珠玉,后有黑马 KK能在这场商战中维持多久? 精品集合店领域,KKV和KK馆在精品集合店领域虽然拥有388家门店,但市场份额仅占约1.8%,没有形成绝对的市场优势。在同领域,名创优品占据绝对的头部话语权,此外H.E.A.T喜燃、黑洞、WOW COLOUR等新品牌也在持续占据地盘。 尤其是和KKV和KK馆热度不相上下的HARMAY话梅,一直都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最初的淘宝起家,到2017年在上海开了第一家线下店,再到如今发展成集代理商、线上店铺、线下实体店为一体的美妆零售渠道商,年轻人对于话梅的认可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更高。其中,话梅工业风的设计、仓储式的陈列、自助式的购物风格,都与KK集团旗下店铺主打的内容如出一辙。 另一方面,话梅还发展了很多“副业”,成为了“斜杠品牌”。2020年,话梅投资创立了手打柠檬茶连锁店品牌introlemons;2021年在上海武康路开售奶包、奶茶、咖啡等餐饮服务;随后又投资Graine de Pastel、Kevyn Aucoin等小众、高端的海外美妆品牌,可谓是充分利用资本力量为自己积累的更多的品牌资源。话梅也在这场白热化竞争市场里保持了更多的优势。 作为“后辈”的H.E.A.T喜燃也不甘示弱,2020年,喜燃用四个月时间从筹备到开店,到2021年已计划开出50家店,门店月均销售额预计突破80万元。相比而言,喜燃的定位更加明确——中端潮流美妆集合店。店内集合了超过4000款彩妆、护肤、个护、香氛、零食新品爆品,为300多家品牌提供深度合作、展示空间及优质的用户体验场景,将打造“李佳琦的仓库”作为连接与年轻人之间的桥梁。 成立于2020年1月份的WOW COLOUR,目前也已合作了超过300个国际和国内美妆个护品牌,有300家左右的店铺正在运营中。主打“国潮风”的WOW COLOUR的核心客户群锁定18-29岁的国货彩妆主力消费人群,价格定位以低单价性价比及功能性路线为主。而且,WOW COLOUR提供免费试妆的服务,以“带货主播”的身份现场带货,这也极大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复购率。 美妆赛道领域,THE COLORIST调色师目前无论是在消费者信任度还是经营情况方面,都还没有办法与老牌集合店丝芙兰、屈臣氏匹敌。因电商起家又迅速杀入彩妆品牌店的完美日记,也更全面布局线上电商和线下专柜。虽然KK集团自2019年起就开始全线升级KK电商项目,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并没有什么显著效果。 潮玩零售领域,X11旨在对标头部玩家泡泡玛特,实在是有些不自量力。 “盲盒经济”曾一度撑起泡泡玛特将近1500亿港元的市值,潮玩系列的盲盒还被称作是“年轻人的茅台”。泡泡玛特至今已经在全国建了超过215家零售店,此外还有1477家机器人商店。与此同时,泡泡玛特还通过投资,一砖一瓦打造着潮流文化版图,投资范围涵盖了艺术馆、动画电影、汉服品牌、动漫创作公司等多领域的内容。相比而言,X11自己并没有原创品牌,只能等待其他品牌方的IP授权,购买其他品牌的产品。根据招股书显示,X11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仅分别贡献了1000万和4600万的营业额,经营情况并不乐观。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不得不怀疑,KK集团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究竟在这场“商战”中能维持多久? 05 行稳致远,才是良道 其实像KK集团这种“高颜值”的门店,对于线下经营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尤其是随着Z时代的崛起,KK集团这种新零售集合店在这几年的发展确实有目共睹,也的确会因为消费风向的青睐而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但“风”永远是短暂的,玩转各种营销手段,装饰各种五彩缤纷,打造各种网红产品,都没有办法真正成为时间的朋友。消费者虽然会被包装的“网红”吸引,但最终决定其消费的仍是产品本身。用钱砸出来的新零售企业,一旦供应链和资金链断裂,增长背后的泡沫也会破灭。资本市场看重,其实是长线价值。 《人民日报》曾喊话独角兽企业:不要“虚胖”要“少壮”。真正实现强大,KK集团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是要始终成为流行趋势,成为“流量风向标”。“网红”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代表着人气与认可。善于营销的KK集团应继续发挥优势,通过洞悉新消费群体来升级和优化,不断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诸如饰品店等门店试行末位淘汰制,让店内的产品一直保持流行。 二是要注重提升消费者在门店的体验,将眼下的“流量密码”尽可能转化为商业价值。虽然门店没有派驻BA,但在“避免打扰消费者”的准则下,也要通过有设计感的陈列摆放,让消费者能够一眼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增强购买欲,获得沉浸式的逛店体验。 三是要提升货物的质量和性价比,实现优质商品的有效上架。除了利用买手和大数据的机制来进行选品,严格做好产品质量把关,在价格上也要争取更大的优势。通过诸如不向品牌方收取任何后台费用等低账期的合作模式,吸引更多优质的新品牌,打造属于KK集团独家的定制产品,真正实现质高价低。 希望KK集团在“横冲直撞”的奔跑中,更关注一点脚下的路。行稳致远,才是良道。 编辑:糖块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猎购网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