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的你》是一部让人看过后,无法释怀的电影。电影都播放两个多月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本片的推荐时,立刻打开又回顾了一次。 “少年的你”是阴沟中的一株小草,他突破碎石和淤泥的阻扰在黑暗里坚强成长,只为在未来的某一天,能被头顶上的那片遥不可及的星光眷顾。 陈念意外又合情合理的出现在少年的生活里,她的善良是那星光,让少年孤冷的生活有了温度。 在陈念为命运冲刺的短短几十天,两人相互扶持也举步维艰,少年以为自己可以用生命托起陈念的梦想,最终编剧用上帝之手给了他和观众一个可以接受,却又无法释怀的结局。 1.电影让纯真世界里的黑暗矗立在阳光下 影片的好,毋庸置疑。 两个多小时里,这位叫曾国祥的新锐导演,用简洁的对白,鲜明的人物个性,让女主人公陈念用几段回忆串起了因“校园欺凌”而改变一群高中生的人生命运的故事。 角色无一多余,每一个都是推进剧情的基石。 因胡小蝶的死引发的这些悬念,成功的让观众为女主陈念的命运揪心。 胡小蝶和凌霸者之间发生了什么?知道真相却因善良而被真相折磨的陈念会怎么做?警察是否能找出真相?…… 待到小北出现后,新的问题让观众压抑。 小北是怎样一个人?陈念是否能在小北的帮助下顺利冲刺高考? 情节发展到高考的头一天,凌霸者蘶莱的尸体被发现的一刻,观众的心像水管一样被堵上。 观众们此刻都开始感慨:“编剧好残忍,他干嘛要为难这两个孩子?!” 陈念和小北的困境,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推波助澜,在绝境的边缘徘徊。 影片中,老警察替孩子们的绝望做了注解:“校园欺凌的案子不好管,无非是警察找校长,校长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在电话中回答说:我们在深圳打工,每年才能回来一次。” 导演用电影把校园欺凌中也许存在的一个案例具像化,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用细节细致的描述了几个年轻人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环境颇具代表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2被成绩单掩盖的心理问题 片中有一个高频词——“变成大人”! 陈念说:“高考完,我们就能变成大人了”。 她和小北都以为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就可以摆脱凌霸者的纠缠,未来的生活将一片光明。于是高考当成了一个成人仪式,似乎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就可以解决很多当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魏莱的父母或许就是一个通过了高考的验证后,并不懂得“成年人该承担哪些责任”,这种家庭教育中合情合理的培养出了冷血的魏莱。 满大柜子的书与无数奖杯代表着学识,魏来求陈念不要向警察告发时很有底气的说:“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 这位理所当然的漂亮学霸,就是家长们口中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作为逼死胡小蝶的主犯,她在警局面对审讯时,能故做无辜推卸责任。这全无同理心的态度,让警察郑易震惊。 接过妈妈的电话后,魏莱才慌了:“我不能不参加高考,因为我复读,我爸爸已经一年没与我说话。”她在央求陈念不要为裸照事件报警时,对欺负陈念亦无关点悔意,心心念念的依然是也“我爸爸已经一年没与我说话”。 在她心里,胡小蝶的生命和陈念的受到的侮辱,都抵不过考试成绩重要。 回望社会,在多数家长眼里,孩子们考试的分数早已成为是父母间攀比炫耀的资本,似乎高分是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的综合体现。 魏来的父母是就是这类家长的代表。 父母的“冷”暴力让魏莱的心在成长的过程中变成了冰刀,可以随心刺向每一个她不看不顺眼的人而不留证据。 “冷”爆力的传递让她不知道同理心为何物,体会不到受害者的无助和绝望。魏莱只能从欺凌中寻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友谊”! 3爱让阴暗的生活有了颜色 陈念的母亲作为家长,显然也不靠谱。她的母亲周蕾靠卖三无面膜为生,生意没做好欠下了高利贷。因高利贷上门催债,她东躲西藏的用打游击的方式去卖面膜。 她既不为自己卖假面膜坏了别人的脸自责,也不去寻找生活的正当途径,最后影响到女儿有家不敢回而不自知。是位典型的“白长了年纪,却不长心智”的母亲。 她想不到,女儿因为她在学校被人羞辱;想象不到女儿在家里写作业也需要随时保持警觉;更不知道女儿临近高考却有家不能归。 好在,周蕾的谋生方式虽然坑苦了女儿,但她能让陈念时刻感受到了母爱。 她会在生活告诉陈念说:“妈妈爱你!”哪怕母亲在为生计打游击,也不忘向陈念送去鼓励和支持。 周蕾在电话中的鼓励陈念:“妈妈支持你,妈妈相信你!”那种傻白甜似的母爱通过电话线几乎溢出屏幕。 她的鼓励和支持是陈念困境中的希望之火,给了陈念坚定而隐忍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念,让陈念在布满荆棘的路途艰难前行,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陈念毕竟是个孩子,一路行荆过棘的前行下来,终于在魏莱被自己失手杀死的那一刻,妈妈给予的了爱,没能指引到陈念找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她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小北对她的责任心并不能弥补两人生活阅历的不足。 最终两个人做出了“合乎他们阅历”的解决办法,陈念像母亲卖三无面膜一样逃避着责任,差点让小北背负上重罪,也差点给自己心理套上镣铐一辈子负重前行。 4缺少关爱的生活,只是“生存”者 为了温保在社会的最底层苟延残喘的小北是个令人同情的少年,片中没有具体交待他的家庭。但是,小北吃了给继父买回的小笼包而被母亲暴揍,从侧面说明小北的母亲不但生活能力差,还习惯于用暴力教育孩子。 终于,小北从十三岁就离开母亲独自生活,传承着母亲解决问题的方式走入社会。 他成了白天出行需要掩盖面部伤痕的蟑螂。 没人替他遮风挡雨;没人给他嘘寒问暖;更没人告诉他正确的路该如何走。 无父无母全无关爱的生存环境成就了小北这样一个对公安局熟门熟路的问题少年。 当他带着满是伤痕的身体回家时,他告诉一脸同情的陈念:“习惯了。”小北好似不以为然的语气中,藏着无奈。 他得到的温暖兴许只是出于怜悯或同情,他也会感恩,哪怕报答的方式太过另类。 初次见面,陈念为救小北,被逼无奈的一吻,让小北看到了善良的模样,于是他成了陈念的保镖。他要助陈念一路向东,踏浪逐光。 他带着满身伤痕回家,陈念问他:“疼不疼”?这简单而又平常的三个字就能让他体会到被关爱的温暖,因为:“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考上好大学”是陈念的希望之光。在两人相互扶持的过程中,陈念追逐自己“希望之光”所表现出的坚强和隐忍,让小北看到了逐梦而行的美好。 潜意识里,他希望自己有梦想。但他所看到的自己的未来是一如既往的困境,前面的阴霾遮天蔽日。那片遥不可及的星光,也只能仰望! 当魏莱意外摔死,保护陈念顺利高考就是实现了自我价值,是自己我的存在感的体现。小北看似英勇的做出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决定。 看似英勇,却漠视了法律。 如此善良,责任心的一位少年,如果成长在一个被阳光厚待的家庭,那将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吧! 5家庭的关爱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分 拿出手机随手一搜,现实些胡小蝶、魏莱、陈念、小北的人物原型挤满手机。 因欺凌身心受损,又无处理论的有多少?那是细思极恐的大数目。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部与校园欺凌相关的瑞典电影《生人勿近》。 这部电影中的主角是位饱受校园欺凌的小学生,他在无人理解无人过问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绝望中被一只寻找供养人的吸血鬼趁虚而入。吸血鬼助他杀死凌霸者,得到了他的信任,最终用情感控制了男孩,成了男孩唯一信任的人。 影片以男孩带着吸血鬼离家出走为结局,可以预见小孩的命运从此将从此被吸血鬼绑架。 此片虽为魔幻片,亦具有写实意义。 电影中的吸血鬼在生活中可以是网络直播里“有人情味”的主播、可以是让人找到自身存在感的虚拟游戏、可以是需要扩容组织的问题青年帮派、……可以是一切诱惑孩子走入黑暗角落无法自拔的消极势力。 孩子们遇到欺凌时,请不要说:“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而别人就没事”? 欺凌的原因太多,兴许是你比较漂亮、你家条件比较好、你成绩比较好、你成绩差、或者仅仅是:“我看你不顺眼”!当心理出现问题时,一切欺凌的原因均是为获得满足感而寻找的借口。 面对的凌霸者,不单单是未成年人。也许会是社会青年,也许会是邻居,还有可能是老师过度的言语辱骂或体罚,…… 不管凌霸者是谁,只有当家人用“爱”给予孩子温暖,用责任心关心到孩子,为孩子的成长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就能将绝大部分的“欺凌”的动机扼杀于摇篮吧! 不要当欺凌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后,当我们后悔时再来说“如果那时候……” 周公解梦 http://www.blackidea.cn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猎购网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