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劫无间 http://www.syisy.com/list_10 作者: 黑蛋儿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也可能是真事儿)。 一个人看戏的时候看到岳爷爷被秦桧陷害致死,当场痛哭失声,拎着个扁担冲到戏台上把演秦桧的演员给干翻了。 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义情节很重,你是忠臣我就敬仰你,你是奸臣,对不起,干不过你我也骂你。 以至于秦桧的后世子孙时隔几百年还在哀叹: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比秦桧还要早上几年的奸臣。 张邦昌。 张邦昌比秦桧大九岁,1081年出生在永静军东光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东光。 张邦昌算得上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 那个年代考中了进士就意味着可以当官了,张邦昌是一个聪明人很能看清楚形势。 当时朝廷里是王黼说了算,就连童贯那时候都得看王黼的眼色办事。 那咱就也抱着王大人的大腿吧,毕竟要靠自己奋斗,苦熬苦掖的啥时候才能出头呢? 不得不说张邦昌脑子确实活泛,自从站对了队,那真是平步青云春风得意,屁股底下冒着烟就干到了副宰相。 但是不管是哪个人一辈子就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很快,考验张邦昌的时候到了。 宣和七年(1125),北边的金国两路人马进攻大宋,秋风扫落叶一样打的宋军没有一点还手的机会。 开封也危在旦夕。 徽宗吓得连画画的毛笔都拿不住了,直接晕倒在地。 经过一通抢救,醒过来的徽宗看看周围簇拥着的人:咱跑吧? 跑?往哪儿跑? 主战的李纲首先打消了他这个念头:你是一国之主,动不动都要跑路算咋回事?小鬼子有啥可怕的,咱跟他整就完了。 但是张邦昌不同意: 整啥整? 你看看皇军那装备那气势,咱根本都不是对手,为啥要送死? 咱跟他商量商量别打了,拿俩钱儿让他们回去得了。 可是徽宗已经吓破胆了: 我不管你们是要打还是要和,反正我要走,这太特么吓人了。 李纲很鄙视这个老大: 瞅你那损塞,不是干大事的人,干脆你把皇位传给太子吧,你爱干啥干啥去。 【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 徽宗一想: 也是个办法,这个皇帝劳资也干的够够的了,谁愿意干谁干吧。 于是,太子赵桓当上了皇帝,是为钦宗。 其实张邦昌是真的不愿意太子即位的,他知道太子一上台自己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因为他当年的后台靠山王黼曾经跟徽宗说太子赵桓不适合当皇帝。 虽然现在自己已经不用抱王黼的大白腿了,但是黑历史还是存在的啊,你想想赵桓能饶得了自己? 果然,钦宗刚一上台,李纲就把王黼,童贯等人给“咔嚓”了。 张邦昌知道,自己也要倒大霉了。 但是很奇怪,赵桓居然没有对他动手。 因为顾不上啊,金国小鬼子已经打到开封城下了。 关键时刻还是李纲站出来指挥着开封军民誓死抵抗,才算勉强保住了开封城。 可是接下来咋办? 钦宗心里也没底: 到底能行不能行啊,我看这有点悬哦,实在不行咱就和谈吧? 可是小鬼子的也是有条件的: 现在要和谈了?行啊,给钱,给地盘,再弄个亲王弄个宰相来当谈判代表吧。 嘿,别小看那些放羊的,精着呢: 亲王宰相来了其实就是人质,不同意我的条件就杀了他们。 钦宗可不管那些: 亲王?咱这宗室里多着呢;宰相有啊,张邦昌不是闲着呢吗,张邦昌不是一直叫唤着要和谈吗,去吧! 亲王派的是康王赵构,带着张邦昌出发。 张邦昌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就是玩我的啊,虽然割地赔款这些事儿老板已经答应了,可是要让我去执行那就是想把我钉在耻辱柱上啊,这特么比杀我还狠。 可是有啥办法呢? 老板让你去你不去,那你老早嚷着要和谈是什么意思? 得,既然主和的高帽子咱早就戴上了,还怕去跟小鬼子面对面的聊聊吗? 当然了,张邦昌不傻: 老板,让我去可以,但是你得给我下一道圣旨,证明我是官方派出的。 赵桓自然不可能给他: 你小子比跟我玩儿这里格楞,你想让我背着个给地赔款的屎盆子,门儿都没有,赶紧走。 张邦昌心里那个气: 玩儿呢,让我去给你干活,又什么都不给,这指定是背后要耍花活啊。 可是能有啥办法呢? 管他呢,这不是还有康王呢吗,天塌下来他顶着。 果然,两个人到了金营,唾沫星子飞溅也没谈出个什么结果。 钦宗却很不厚道的派人去把小鬼子的营盘给偷袭了一下。 最关键的是这一次偷袭还没占到什么便宜。 这一下就很尴尬了,金国人很生气: 跟我们玩儿阴的是不是,当面叫哥哥,背后掏家伙? 把这两个谈判代表给杀了! 康王和张邦昌这才明白: 感情这老板根本就没打算要和谈啊,这是把我们俩当炮灰了? 不过张邦昌这么多年也并不是白混的,小嘴一张马上开始叭儿叭儿: 太君,你好好想想,这偷袭的事儿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啊,俺俩就算再胆大也不可能不要命啊,再说了,这天下谁不知道我老张从最开始就是主张和谈的,咋可能干这事儿呢? 金国人一想也是这个道理:那就是你们的皇帝不讲武德了? 张邦昌赶忙说: 不会不会,我们的皇帝专门派俺俩来跟你们谈判,绝不可能再出尔反尔,这一定是李纲那伙人搞的鬼。 金国人听张邦昌这样一说,立马给钦宗摇了一个电话: 我说小赵啊,你这年轻人不地道嘛,既然要谈判,那就拿出点诚意来嘛,我建议你把那什么李纲啊种师道这些人都给撤职了吧,省得他们老在这儿捣乱,影响咱们金宋两国的深厚情谊,是不是? 赵桓本就是个废物点心,让小鬼子这样一吓唬,再看金兵又跃跃欲试想要来揍自己,立马就软了: 好好好,听你的,让那个他们下岗,我给你们钱,你们赶紧回家去吧。 说实话,当时的金国人还没有想过要把宋朝给灭了,第一是因为大宋那时候真是有李纲种师道这样不好对付的人在,另外自己也没做好准备。 现在看到钦宗已经被打乖了,那就捞点好处走吧,在这儿也没个烤串吃,过段时间再来。 可是谁也没想到,金国人前脚刚走,后脚赵桓就开始后悔了: 我特么这干的叫什么事儿啊,钱也给人家了,地盘也给人家了,辱没先人啊,不行,不给了。 这叫什么? 毁约! 毁约的严重后果不知道赵桓想过没有,但是他就知道金国人走了雨就停了天就晴了他赵桓又行了。 赵桓才不管这些呢,先自己口嗨一下没事吧? 当然有事儿,说话不算话早晚是会被打脸的。 这年八月,金国人再次带着大队人马来找钦宗要说法了。 真等小鬼子打过来,钦宗却又傻眼了。 当初只是脑子一热想要撕毁合同,可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谁承想这些金国人这么记仇,这么快就又杀个回马枪? 钦宗没办法,手下的大臣们自然更没有招儿。 可是全体上下不是想办法咋对付鬼子,反而把矛头对准了张邦昌: 就是这个货当初跟鬼子谈判的时候没有尽心尽力,要是当初把这些金国人哄高兴了,怎么会又起波折? 说不定这小子早就收了鬼子的回扣叛国投敌了。 【上书者攻邦昌私敌,社稷之贼也。】 凭良心说,我觉得这样对待张邦昌稍微有点不公平,当初要和谈确实是张邦昌提议的,可是拍板定案的是大老板钦宗啊? 钦宗不愿背黑锅不给张邦昌放权也就算了,关键当时一同去的还有康王赵构啊,张邦昌就算再牛逼,也不可能决定什么吧? 好不容易答应给人家割地赔款了,还是你钦宗反悔的,这又关张邦昌啥事儿呢? 现在情势危急了,张邦昌被拉出来骂成卖国贼了? 如果老张那可真是要郁闷死,不过现在他不会知道,因为他还在金兵的军营里没有被放回来呢。 可是光靠骂张邦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勤王的大军都已经被遣散了,现在就算想要跟鬼子过两招都没有机会了。 可是谁都没想到的是,钦宗居然还有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相信一个叫郭京的江湖骗子能撒豆成兵抵御金国的军队。 这样智熄的操作自然是毛用都没有,剩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这一年的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国几乎没有费一点力气就攻陷了开封。 二月六日,金国人把钦宗赶下了龙椅,北宋灭亡。 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靖康之耻。 很多人都说张邦昌是汉奸,北宋灭亡跟他有很大关系。 可是实事求是地说,能跟老张有什么关系呢? 这货自然不算什么忠臣良将,也不能说对大宋真的赤胆忠心。 但是靖康之耻真的跟他关系不是很大好不好? 如果非要说他在跟金兵谈判的时候没有尽力,那也该去找康王的事儿吧? 天下是他们赵家的,他都没有能力把事情摆平,指望一个打工的? 说白了,老张只不过是替赵构背锅罢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靖康之耻又再一次把张邦昌推上了另一个舞台,也改变了张邦昌的命运。 金国人有点蒙:北宋这么大一只老虎就这样轻易的被自己打死了? 虽然金国人时不时的会来骚扰大宋,但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灭了北宋,并且是这么轻而易举。 接下来该咋整呢? 金国人想来想去: 自己要是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坐在开封里当皇帝,估计很多人不服,那么麻烦一定不会少,干脆找个傀儡当个代言人,自己只管来收钱多美啊? 于是金国人发了个通告: 【集耆老,僧道,军民,百姓,遵依圣旨,共议荐举堪为人主者一人,不限名位尊卑,所贵道隆德茂。】 管你是什么人,只要德高望重就行。 开封城里老百姓觉得这很简单啊: 赵家还有那么多人,从他们中间选一个就行了,反正这天下就是姓赵的。 可是金国人一口就回绝了: 【赵氏宗人不预此议】。 想想也对,小鬼子刚刚把赵桓从龙椅上拉下来,现在再找一个姓赵的来当皇帝,那不是白忙活了吗? 可是选谁呢?谁能入了小鬼子的法眼呢? 谁都知道,小鬼子肯定有自己理想的人选,你老百姓花了心思选一个,小鬼子说不行那都是白搭。 正好这时候有一个叫宋齐愈的从金兵那里回来,大家就向他打听: 小鬼子到底想让谁来当这个皇帝? 宋齐愈给了一个答案:张邦昌。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哦,原来这么回事啊,那就让他干吧,谁当皇帝咱都得交粮不是? 那边金国人等不及了: 咋了? 你们大宋连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都找不出来吗? 麻溜滴啊,别耽误我们回去吃烧烤,再选不出来就把你们开封城里的人杀光。 【若不从,便屠城。】 二月十二日,选举正式开始——这好像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由老百姓来选皇帝。 当然了,大家伙心里都有底,齐刷刷的都写上了“张邦昌”。 当然不是所有人,有三个人坚决拒绝选张邦昌当皇帝。 一个是东京留守孙傅: 【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性,吾当死之。】 另一个是枢密院的张叔夜: 【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还有一个你们可能想不到,秦桧,对,就是那个后来害死岳爷爷的秦桧: 【论列谓邦昌无状,不能尽人臣之大节,以释四国之难,不足以代赵氏。】 当然这三个人因为跟金国人思想不统一,都被抓了起来押往金国。 张叔夜在押解途中自杀殉国,孙傅与第二年死于北国,至于秦桧,后来被放了回来,成为了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不管怎么说,张邦昌以最高票当选为新皇帝。 三月一日,张邦昌被从金营里放回来,告诉他: 赶紧回去当皇帝,以后就跟着我们玩儿,好处少不了你的。 张邦昌自己也没想到怎么就稀里糊涂的成了皇帝了,张邦昌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真的不傻,他真的不愿意当这个皇帝。 自己从小读的是孔孟之道,他很明白,自己要是真当了这个皇帝,可就真是成了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要被万世千秋的唾骂的。 我当不了忠臣算了,那也不能进《叛臣传》啊——老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后来他还真的光荣入选《叛臣传》了。 说爱当谁当去,我不干。 大臣王时雍等人都劝他: 大哥,别闹了,皇军这不是看上你了吗? 你不当谁敢当,不要命了? 老张倒也干脆:哦,合着你们怕死,就把我往火坑里推? 【诸公怕死,又撺掇送与邦昌?】 大臣们一看: 这是不是做个秀让我们看?要不发动群众再来一次? 于是开封城的老百姓走上街头喊着: 张先生,你是我们大家伙选出来的皇帝,赶紧登基吧,晚会飞机就起飞啦。 张邦昌还是不干,这一下连金国人都不耐烦了:你特么给脸不要脸是不是? 【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 所有人都吓傻了: 张大爷呀,你就可怜可怜这老百姓吧,赶紧当了这个皇帝吧。 可是张邦昌还是很拒绝: 别逼我,你们要是再逼我,我就死给你们看看。 这时候有人看出来老张的顾虑: 你不就是怕落个骂名吗? 但是你不当这个皇帝就没人骂你了了吗? 你要是真想死,早在城外小鬼子那里就死了,何必等到现在呢? 你现在死了不是拉着全城的老百姓给你陪葬吗? 这话说的可真对,老张确实没想死,只不过心里还在纠结罢了。 当然老张更知道,如今这形势,根本由不得他的性子来,唉,干吧! 三月七日,张邦昌终于在开封城登基成为了皇帝,国号大楚,历史上成为张楚。 张邦昌到底是不是真的不愿意当皇帝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张邦昌从来没有将自己当成皇帝——最起码在明面上看起来是这样子的。 北宋的皇帝一直到钦宗赵桓平时上班办公都是在紫宸殿和垂拱殿,但是老张当了皇帝之后却从来没有在这里办过公,而是将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了文德殿; 谁都知道皇帝从来都是面南背北的,但是张邦昌的龙椅确实面向西的; 皇帝跟大臣们说话都是自称“朕”,老张则自称“予; 老张也坚决不允许朝廷官员向他行跪拜之礼,就算有人非要对其跪拜,他也一定是【东面拱立】,就连一直怂恿他当皇帝的死党王时雍叫他”陛下“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留情的训斥他一顿。 有人说,这都是假的,张邦昌这货其实就是想当皇帝,他下了班回到家还将龙袍穿在身上过瘾呢。 我想说的是,老张也许在心里也很渴望当皇帝(毕竟在那个年代,谁还不想当皇帝啊),但是在公共场合人家表现出来的可从来不是这样,至于回家了套上龙袍过一下瘾这也不算什么吗? 毕竟那件龙袍的诱惑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说老张真的想当皇帝,可能他真的不会把这个皇位还给赵家人。 代言人找好了,傀儡政权也建立了,最重要的是钱也弄了不少了,金国人终于决定打道回府了。 金军一撤,就有人跟张邦昌说: 这天下毕竟是姓赵,你过两天瘾得了,还是把皇位还给人家吧。 老张的死党王时雍,徐秉哲却不同意: 大哥,你可想清楚了,你要是决定把皇位还给姓赵的,那你就是乱臣贼子,新皇上登基肯定没你的好果子吃。 张邦昌想了想: 当初我就没相当这个皇帝,只是权宜之计,现在康王回来了,当然得还给他。 【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难道老张自己不知道还政以后自己的身家性命难保吗? 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将江山交给了赵家人。 你说,他是真的想当这个皇帝吗? 如果他硬是不还,赵构又能拿怎么办呢,人家老张身后可是金国人当靠山啊。 四月十日,张邦昌正式宣布退位,前后加起来,这个皇帝也不过当了三十二天。 康王赵构即位。 也许,张邦昌心里也还有一丝幻想新皇帝不会杀他,因为毕竟他们曾经一起在金国人那里当过人质,也算是有一段革命情谊在呢。 人家不是说人生关系四大铁,那一起那过那啥嘛,康王和老张也算是吧。 可惜呀,哪怕张邦昌就算是只当过一天的皇帝,他就必须死。 康王即位后改元建炎,开启了南宋时代,是为高宗。 高宗一开始还是想要重振国风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启用了李纲。 可是李纲复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弹劾张邦昌,字字句句都是戳老张的肺管子,很显然,李纲是想要把老张整死。 可是高宗这时候并没有想要弄死老张的意思——不管怎么说自己能当上这个皇帝,老张算是第一号功臣,自己一上来就把人家弄死,全天下的老百姓该咋说自己呢? 但高宗也没有驳斥李纲的面子,把老张贬为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 老张这时候也明白,自己再在朝廷里呆着,早晚有一天会被李纲这一伙整死,现在这样正好,逃离这个是非之地,能平平静静的过完剩下的日子就是福气。 但是,就算李纲他们有一天忘记了他,康王也绝不会忘了他,也决不会让他好好地活着的。 就不说你老张曾经把人家赵家的天下变成你姓张的(虽然不是你主动地,但是事实摆在这呢),就为了当初你们一同在鬼子那里呆过就不可能放过你的。 谁知道你哪天会不会把当时康王在那里的一些不能让外人知道的事情说出去呢? 偏偏张邦昌这时候主动给高宗递上了一个把柄。 老张当皇帝那段时间,金国人曾经将徽宗的一个嫔妃李春燕赏赐给了张邦昌,并且由金国人做主立为了皇后(伪)。 老张也不敢说什么啊,就养着吧。 可是老张一退位,这个关系就有点尴尬了。 你想啊,老张你是皇帝的时候,这李春燕是你的老婆,虽然是鬼子包办的,但也被所有人承认的是吧。 现在你不是皇帝了,那你就还是高宗的臣子,你一个臣子跟当今圣上的小妈扯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想什么样子? 所以,老张一退位就立即跟李春燕办了离婚手续。 按理说,这事儿做的靠谱。 可是有一天张邦昌喝了点酒,不知怎么又和这位李夫人(当初李春燕是徽宗的靖恭夫人)搅合在了一起。 李夫人可能是也喝了点吧,钻进老张的怀里: 玩儿会吧,大哥。 【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 老张究竟有没有犯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那个错误我不知道,但是李夫人是亲自把老张扶上了车,还特地安排自己的干闺女去服侍他。 但是这件事传到了高宗那里。 高宗也没对老张做什么,只是派人把李夫人抓了起来。 李夫人交代了什么也没人知道,但是随后张邦昌就也被抓起来了,然后被赐死。 赐死的罪名只有五个字:【诏数邦昌罪】。 什么罪? 不知道,反正你去死就行了。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康王已即位,罪以隐事杀之。】 隐事,这俩字用的可真奇妙,跟后来岳爷爷被杀的时候那个【莫须有】有啥子区别呢? 奸臣,历史上真不少,张邦昌算不算奸臣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不是忠臣。 但是现在很多人说张邦昌就是个汉奸,我觉得这个称呼并不太准确。 汉奸,是近代以来的一个词儿,最起码在宋朝的时候似乎没有这个称呼。 但是如果摆脱上帝视角,站在当时的那个环境来看,张邦昌也只不过是被时代裹挟的一个悲剧人物罢了。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也许会有人比张邦昌做得更好,但是肯定会有很多很多人在那个环境下做出跟张邦昌一样的选择。 都只不过是无奈。 也许张邦昌对不起大宋,对不起大宋的子民,但他一定对得起赵构。 只可惜,到最后,赵构还是容不下他。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猎购网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请发表评论